黨內初選民調準嗎?資料顯示:不怎麼準。但能過初選比什麼都重要。

王宏恩@UNLV
7 min readJan 23, 2018

--

2018地方選舉馬上到來,各選區又進入協調,協調失敗就黨內初選。台灣的縣市議員採取世界少見的SNTV制,也就是每個選區選出多名議員,但每個選民只能投一票。每個打算參選的人們都在地方紮根經營多年,說甚麼也不願意禮讓,黨部也只好舉辦電話民調來作為黨內初選的依據。但每個選區候選人那麼多,電話民調要怎麼做?往往幾通電話就影響結果,也難怪會有候選人親友不惜入侵住宅來接初選民調電話

那話說回來,電話民調準嗎?當然,從民調理論上來說是不太準的。這篇東海大學王業立與楊瑞芬在2001年的政治科學期刊上的文章已經解釋得很清楚
1. 短短兩天的電話民調接觸不到在工作或在外求學工作的人
2. 很多人根本沒有家用電話所以連絡不到
3. 初選名單人太多,大家根本沒印象,隨便答答
4. 初選到大選間還有半年,各種變數,候選人可能竄起或自爆
5. 大家在初選打得頭破血流,因此在大選時每個人早就都黑掉了。
6. 就算大家都接到電話,也都認識每位候選人,當選項一多起來,統計上誤差範圍就開始加大。那種差個4%、5%的從統計學來看根本沒差。

那從數據來看,到底初選結果能不能預測大選結果?初選民調越高的人,在正式選舉中也會取得較多選票嗎?

當然,我不是第一個問這個問題的人。中研院的吳重禮研究員曾分析1998年民進黨的立委黨內初選,發現初選民調與黨員投票確實都對之後大選有些預測效果。但上文王業立等人分析同一筆結果,發現在至少五個選區內,初選民調最高的候選人最後在大選中居然敗選。

無論如何,從上次這個分析到現在已經過了20年,總政黨輪替了三次,我也從柯南變成毛利小五郎了,差不多可以再做一次分析看看了。因為許多朋友都正在縣市議員黨內初選奮戰,我就來分析一下2014年各黨有公布的縣市議員初選民調與中選會公布的最後選舉結果。那我發現了什麼呢?

第一,只要過了初選被黨提名,初選民調高低跟正式選舉結果間沒什麼關係 — 但都會選上。

因為初選落敗者就不太會繼續選下去(等等我會分析那些繼續選的),所以我先觀察那些2014年選區政黨提名人數較多的選區。

2014年人數最多、初選最激烈的就是民進黨士林北投區。在這區有10人參加初選,最後黨依照民調提名6名。但選舉結果顯示,初選電話民調第一(26%!)的吳思瑤,最後市議員選舉只得到6.64%的選票,是6個人中的第5名,甚至小於初選民調吊車尾、差點被換掉的王威中(台大學生自治前輩)。當然,這六位還是全都當選了。

接著我們來到2014年同樣非常激烈的大安文山區,民進黨要在8人中提名5人。在初選中,簡舒培民調只有2%,遠輸男生第五名的趙士強14%,但因為民進黨內婦女保障名額規定每四位候選人就要有一位女性而出線。結果2%的簡舒培,在大選中勇奪7.35%,是五位候選人最高的!而原本在初選民調第一的周柏雅(29!),最後只拿到了5.59%,是五位候選人裡面最低的。當然,這五位候選人還是都順利當選了。

這小節最後,在初選5搶4的中山大同區,看到王世堅先來一首Over My Dead Body。初選民調最後一名8.7%的顏若芳一樣是靠婦女保障名額才擠進提名,結果在大選中拿到4個民進黨提名候選人裡的最高票13.19%!而原本名聲響亮的王世堅,在初選獲得破表的33%支持度,但在大選只獲得四個人裡第三名的12.69%。

第二,假如初選沒過硬要選,那得票就會低於民調,也容易落選,就算你是現任者也一樣。

2014年民進黨台南市南區提名3人,落榜的時任現任市議員陳進益脫黨參選。他在初選中民調不差,有15%,但在大選中僅獲得6%而落選。同時,在初選民調獲得高達30%支持的莊玉珠,在大選中也僅獲得14.75%,但還是順利當選。

2014年民進黨桃園八德區4人提名2人,落榜的時任現任市議員張文瑜脫黨參選。她在初選中民調同樣不差,有15%,但在大選中僅獲得8.2%而落選。同時,在初選民調獲得高達46%支持的呂林小鳳,在大選中也僅獲得13.48%,但還是順利當選。

同樣的例子,包括常上版面的李婉鈺,一樣在初選6搶5失利,現任議員脫黨參選結果落選(後來因為現任者有人被抓去關所以遞補當選)。這個結果,現任台北市議員黃向群在2004年還沒選上時寫的碩士論文中,就發現民進黨議員想脫黨參選通常沒有好下場,而初選民調領先者,在大選中則不必然佔優勢,跟本文分析結果雷同。

例外的是新北市第七選區的陳世榮,現任議員在民調輸給廖本煙,脫黨參選後勝選,而廖本煙落選。但因為筆者找不到這兩個選區的初選結果,所以不討論。另外同樣脫黨參選成功的張晉婷,後來因賄選被關,所以也不在討論範圍內。

就算闖入民宅,也要通過黨內初選

從上面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通過初選』在SNTV下對候選人們是至關重要的。只要擠進了、被黨提名,就算本來在民調電話1000人中只有20人支持你(2%)你也可以當選。然而,在被黨提名的候選人之間,初選民調高低跟最後大選結果毫無關係,初選拿30%支持度衝第一,最後還是可能只有10%的票吊車尾驚險當選。但只要不幸沒有過初選被黨提名,就算本來實力不差、就算已經是經營許久的現任者,仍有極高的可能不幸落敗。

那要怎麼解釋上面那幾張圖中,初選民調跟得票沒甚麼關係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配票,但這只是我自己的猜測。在進入正式選舉後,政黨追求的利益變成席次極大化。從當初選舉委員會在規定初選選出幾人時,就已經算出在這選區裡的支持者多寡、可以大概當選幾席了。要席次極大化的話,個別候選人千萬不能當超級吸票機,而是要讓票平均分給每一位提名者。前三張圖裡獲得30%支持度、遠勝同黨同志的吳思瑤、周柏雅、王世堅,最後得票都跟其他初選民調較低者幾乎一模一樣,差距都只在1%之內。但是民眾跟候選人們有配票配得那麼聰明嗎?根據中山大學的陳文俊教授2004年的研究,民進黨的高雄市支持者有52%知道配票,有25%知道自己被配給誰,所以看來民眾跟候選人是真的知道的。但到選舉前一晚,每個候選人應該都會在最後喊出『搶救』之類的話來避免真的配到落選。

當然,過了黨內初選後,你所掛的政黨黨籍就會大大的幫助你宣傳,因為你是被政黨背書的候選人,可以達到省錢的效果。在沒有辦法握到全選區所有人的手的狀況下,我之前刊出的期刊論文指出,選區選民越多,民進黨籍就越容易拿到更多票。黨籍作為一個宣傳捷徑,是政治學與政治心理學裡一個很重要的理論,用來解釋人什麼想組黨與加入政黨。

從上面結果可以看到另一個重點是,婦女保障名額真的很重要。圖二跟圖三的簡舒培跟顏若芳,假如沒有婦女保障名額都跟本無法批民進黨籍參選。但一旦給了她們機會,她們就能在大選中衝到黨內最高票。中研院研究員鮑彤也曾分析婦女保障民額對議員選舉的影響,他們發現婦女保障名額讓女性更願意投入選舉,而且投入後也越能靠自身實力獲得勝選

--

--

王宏恩@UNLV

政治。選舉。資料。杜克大學政治學博士。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