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抽到陪審團的經驗

台灣最近在測試國民法官,而在美國,陪審團是少數人民要服的義務之一。這次一路參加了陪審團,但最後沒有被選進十二人名單,先在這邊做一下紀錄,讓大家知道…這到底有多花時間以及最後名單怎麼決定的。大家可以看完以後想想陪審團在台灣實施後會是那些人變成陪審團。 陪審團在美國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被抽到的公民除非特屬理由不然一定要去,不去的話會被最高關十天、或者被罰款$1500鎂。而公司不得依這理由解雇員工,並且需要支付員工薪水。 陪審團召集令是一張藍色小卡,當你在信箱裡收到時,就知道你被抽到要當陪審團了,然後需要上網登記個人資料。這裡一共有三個步驟: 線上預面試 第一週,是法官會約見全部被抽到的兩百多個人(因為疫情,所以透過Zoom),最後會選出12位陪審團名單。在Zoom上,法官先跟大家講之後判決流程,我這個案件要花三周,也就是至少要去三個全天。接著,法官開始 ….一位一位談,先請你發誓所言為真,然後問你是否有特殊理由不得擔任陪審團(重罪犯、疾病才不行,工作撫養等理由都無法)。假如沒有特殊理由,那就是下周到法庭報到進入第二步。假如有理由…需要等到法官把全部兩百多人都面試完,有理由的人都要待到最後,法官再一個一個請你拿出證據確認理由。當輪到我時,大概面試了一半的人,已經花了三個小時XD不知道最後到底面試到幾點

王宏恩@UNLV

政治。選舉。資料。杜克大學政治學博士。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